
新視角民調:新政府評分中性
201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將於3月發佈。近日,新視角學會通過問卷調查,瞭解居民對即將發佈的施政報告之期望。
是次調查由新視角學會會長婁勝華主持,調查於2015年2月9-11日進行,對象為本澳18嵗及以上澳門居民。調查使用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系統進行訪談,先從澳門居民已登記的9萬多個住宅電話中,隨機抽出5,000個號碼,其中一半保持不變,對另一半電話號碼的最後兩個數字進行隨機修改,再進行去重操作,由此產生共有9,504個電話號碼的調查樣本池。在抽中電話號碼的家庭中,如果有多於一位的18歲以上的本澳居民,根據next birthday rule(即在家中所有成年居民中,選擇下一個要過生日的成年居民),進行調查。
本次調查共打出電話5,005個,無人接聽、商業電話、拒訪、無適當接聽人員等4,158個,中途中斷73個,最后成功訪問到774位受訪者,形成774份有效問卷。在95%的置信水準下,允許有不超過3.5%的統計誤差。
調查發現,澳門居民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初步表現的評價中性,綜合評分為5.46分。由於新一屆特區政府組成時間尚短,居民在對其初步表現進行評價時顯得較為謹慎。
調查顯示,澳門居民對不同施政議題的關注程度存在較大差異。最為關心的部分是社會領域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施政議題。在居民最希望2015年度施政報告列出的政策措施中,社會民生領域的政策措施佔72.41%;其次是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措施,約占16.57%。相形之下,政治法律領域的政策訴求僅有3.62%。值得一提的是,盡管博彩業出現連續下跌並導致整體經濟發展放緩,卻未能引起居民太多關注。
在最多人希望列入2015年度施政報告的十項政策措施中,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“加快公共房屋建設”、“加強巴士監管,解決居民搭車難”、“延續樓市調控政策”,此三者受關注度超過其他政策措施,分別占全部政策訴求的15.85%、13.46%和9.73%。而“加快醫療改革”、“控制物價上漲”、“控制外勞輸入,保護本地人就業”、“增加社會福利開支”,“加強人才培養”、“發展優質教育”、“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”則分別名列第四至第十。經與2014年及前幾年調查比較,住屋問題連續多年高居首位,而交通問題受關注程度連年上升。對於巴士服務的關注度,由2013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6位,2015年更排列到第2位,僅次於公屋建設。
澳門居民最希望2015年施政報告列出的前十項政策措施
澳門居民最希望施政報告列出的十項政策措施比較
排序 | 2015年政策措施 | 排序 | 2014年政策措施 |
1 | 加快公共房屋建設 | 1 | 加快公共房屋建設 |
2 | 加強巴士監管,解決居民搭車難 | 2 | 加強樓市調控 |
3 | 延續樓市調控政策 | 3 | 延續醫療券制度 |
4 | 加快醫療改革 | 4 | 控制物價 |
5 | 控制物價上漲 | 5 | 推進教育改革,發展優質教育 |
6 | 控制外勞輸入,保護本地人就業 | 6 | 重新競投原綠巴(維澳蓮運)路線,提升巴士服務水準 |
7 | 增加社會福利開支 | 7 | 立法禁止莊荷輸入外勞 |
8 | 加強人才培養 | 8 | 扶助弱勢群體,增設通脹補貼 |
9 | 發展優質教育 | 9 | 協助夾心階層置業 |
10 | 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 | 10 | 延續現金分享 |
根據上述調查結果,新視角學會建議特區政府即將發佈的《201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》要以社會民生政策為重點,尤其需要強化在“加快公共房屋建設”、“加強巴士監管,解決居民搭車難”、“延續樓市調控政策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,尤其要對房屋與交通兩大社會問題予以足夠重視。在醫療改革、物價上漲、外勞輸入、社會福利等方面,政府應制訂較為長遠的政策措施予以解決。對於雖未能獲得居民較多關注卻事關未來長遠發展的非民生性政策,例如“官員問責”、“法律及行政改革”、“廉政建設”、“區域合作”、“城市規劃”等,政府在施政過程中同樣不能忽視。
需要說明的是,因為特區政府在2014年11月的《施政總結》中已經就2015年度現金分享、稅費減免等居民關注的政策措施作出發布,故而,本次調查未有再列入現金分享等相關議題。